年輕的媽媽同時工作兼育兒,一起實現財務自由
最近閱讀韓裔企業家崔凱莉著作的Wealthinking ,其中有一篇段落我覺得觀念值得關注,希望跟年輕的媽媽們(或爸爸們)分享。
有一位法國的年輕媽媽,生完孩子後,面臨兼顧育兒和工作。年輕的她,工作年資尚淺,薪水還不高,她如果繼續工作,每個月給托兒所的費用甚至比薪水還多。一般的話,如果面臨這樣的情況,媽媽們考量家庭的開銷,大概會選擇在家照顧小孩是最有利的;但是這個法國的媽媽卻很快回到職場,讓孩子給專業的托兒所。
她覺得她的現在收入是短暫的。三十歲的時候,正式身心狀況都非常好的時候,學習很快,晉升很快,收入很快就會增加,只需要兩、三年左右就會超過托兒所的費用。而且同時,孩子上托兒所的時間也是短暫的,6 ,7年後上小學就更不需要全職在家。雖然從家庭的收支來評估,一來一回似乎差不多,但是卻有本質上巨大的差別。在三十幾歲的時候職涯中斷5-10年,工作實力和動力會衰退,即使重新就業也很難再劇變的社會找到想要的工作。
媽媽(或爸爸)如果可以持續做喜歡的工作,她的能力眼界人脈資歷都是繼續成長的,維持生活的動力。我們快轉10年,到了40多歲,大概已經到了部門主管,更有事業心的,甚至已經到了經理,或累積足夠經歷準備自己創業。而這10年,孩子也是繼續成長的。如此一來和孩子都共同成長。能夠一同面對更大的挑戰。
有些年輕的媽媽和爸爸會覺得把孩子送到幼稚園感到內疚。選擇全職在家的媽媽,可能會覺得,在家和孩子多幾年的時光,是金錢無法買來的。但是全職媽媽一路在家帶孩子到上小學,是不是真的對孩子好?上幼兒園的孩子有和其他小朋友互動的回憶,增加他們對團體生活的適應力,而且幼兒園的老師們是專業全職帶小朋友的,她們設計的活動和資源,甚至遠遠比父母能做到多,更能提高孩子的教育品質。有意思的是,這位故事的法國媽媽,本身居然就是一個老師。
孩子上幼兒園,並不是和爸爸媽媽斷絕共同生活的機會。只是一天大概6-8個小時有另一個不同的世界讓他們成長,有不同的啟發。下午回到家裡,孩子們還是爸爸媽媽的寶貝兒。
每個家庭有不同的考量,生活本來就有很多的抉擇,有些沒有對或錯。但是今天我們既然討論的重點是實現財務自由,建議父母都同時兼顧工作和育兒的家庭,會比較容易達到喔!
Tim Chuang, Principal Advisor
Radiant Life Financia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