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財的知識和判斷真偽
這兩天在Neflix看完了Madoff (梅道夫)的紀錄片。想到以前在我從事銀行金融業的生涯裡,出現了類似情形的往事,不禁替這些朋友們感到遺憾。
他們跟我婉拒去投資銀行的基金。理由是銀行有手續費,投資報酬率太低,而且「沒有保證回報率」。他們神秘的告訴我他們從特殊管道認識的投資機會。投資的案子,回報率每個月至少1%,一年都超過10%。因為是特殊管道,所以外面的人都不知道。我雖然明知道絕對不可能「沒有風險」,「高回報」又「保證獲利」的投資。但苦無證據能說服他們這其中會有問題。果然,幾年後,這些投資就是變成是騙局,或者是發現所謂投資的所謂開發案其實並不存在。就這樣接近百萬加幣血本無歸。
達到財務自由,有三個要素:
1)要有錢。
2)要有正確的金錢觀。錢可以賺,可以存,可以投資,可以自己創造出來。但金錢觀更重要。因為沒有正確的金錢觀,再多的錢都可以花得乾乾淨淨。最後,
3)要有管理金錢(理財)的基本知識和判斷能力。這些能力除了滾出新錢,還有最重要的,是把錢保住。
第三點是個人理財最需要修行的地方。不但要有紀律,要忍耐看著長期投資的穩健成長。內心要定,千萬不能被一些取巧投資的項目騙去。
如何不被花俏的東西騙走了呢?就是不假他人報明牌,或是相信別人已經做了調查。別人介紹買,就跟著買了,也不詳細搞清楚。必須自己去了解和諮詢,自己去查證。如果代客投資者很不耐煩,一副「叫你不要問那麼多,不然就不要做。」你就要小心。這個世界沒有不虧錢的投資大師。除了銀行定存外,說不會虧錢的,幾年以後一定有大問題,遲早而已。
不要小看這些事情,也不要篤定一定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。只要犯錯一次,就會離財務自由的目標倒退很多步,要好久才能恢復過來。
Tim Chuang, Principal Advisor
Radiant Life Financia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