財務自由?如果我有一百萬就好了
二十幾年前,唸完書後,我隻身回到了加拿大工作。單身的生活很簡單,付完房租,手機,網路,車貸,油錢,保險,買菜,偶爾喝珍珠奶茶。我一年的開銷總共大約三萬多。我那時在銀行的年薪四萬五,扣完稅,差不多也是三萬,剛好花完。
在銀行的工作壓力很大。我的工作又有很大的業績要扛。覺得很苦悶,心裡常想,:「啊!我要做幾年才能不幹呢?」那個時候加幣定存是4%。有一天我看到一個大客戶多定存單裡有一百萬。對了,不考慮通膨·稅率等複雜的算法,簡單來算,如果我能夠存下一百萬,每一年的利息收入有4萬,扣完稅也是三萬,我就自由了。所以目標,就是想辦法存出來一個一百萬就好了。
可是這談何容易。每個月存下的真的不多,有時候一個意外的開銷,車子要維修,電腦要換,就把好不容易存下的幾千塊又花掉了。要慢慢存,真的不容易啊。
你也許會說,要是中彩票,馬上拿到一百萬就好了,就財富自由了。剛看報紙看到一個北美的統計,所有中彩卷中千萬或百萬大獎的人,70%人會幾年後申請破產。這個太奇怪了。正常人突然有了一筆大錢,想買車,旅行,買東西犒賞自己一下可以理解的。但如果他們不要花光,保留個一百萬,保持原來的生活方式,基本上應該就已經財務自由了。如果繼續保持工作,每年再多賺四,五萬加幣,更是可以不斷的對累積更多的財富。一輩子就已經自由無憂了,怎麼會弄到破產呢?仔細看研究,才發現,這些暴發戶,在拿到錢的時候,沒有好的理財知識和觀念,很容易就做出錯誤決定,或被身旁的人慫恿去買些什麼旁門的金融產品,本以為資金就會讓錢翻倍,結果反而虧得乾乾淨淨,甚至還欠了債。
達到財務自由的路,我們的慣性把重點一直放在「生財」這一塊。因此討論的重點變成:「哪一個投資標的物報酬率高」,「哪一個要繳的費用和稅最少。」我覺得重點放在「生財」並不正確;應該擺在「聚財」。意思是:「做哪些事可以聚集人才和錢財」,「這些錢財和人才怎麼留得住。」財務自由之路是一個馬拉松長跑,不是短程賽跑。在漫長的長跑路上,財都留的住,累積好的人脈,他們介紹的新的機會,不管是工作的收入,投資的收入,能夠不斷地聚集,不斷的累積,才能達到財富自由的境界。「生財」和「聚財」並不相牴觸,反而相輔相成。這些收入要都一直留得住,不會像那些獲得彩卷的暴發戶那樣一下子就又都花得乾乾淨淨。
說到累積人脈,就不能不介紹多倫多台商會2023年三月25日將舉辦30週年台商之夜晚會。這是台灣社區裡最正式的晚宴,最有規模的活動之一。歡迎大家一起來參加。認識這裡的政界和社區重要人士,銀行家,企業家。有的時候,影響你一生的人脈,就在這樣的場景認識了。請上官網報名!https://en.testt.com/event-details/duo-lun-duo-tai-shang-hui2023-tai-shang-zhi-ye-the-30th-annual-gala
Tim Chuang, Principal Advisor
Radiant Life Financial
www.radiantfinancialgroup.ca
偶爾幫忙業配一下有益身心健康。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