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手套白狼,有那麼好康?

空手套白狼,有那麼好康?

猶豫了很久,還是決定講一下「空手套白狼」這種理財方式的看法。

 

空手套白狼意思是不用付任何代價,取得很好的回報。投資界最常見的是:Investment Loan (借款投資)。跟銀行借出一筆(十萬到五十萬加幣不等)的錢來做投資,並把投資的組合給銀行做抵押品。「理論上」投資長期投資的年回報率都會高於貸款利率,時間長了投資增值的部分足夠付要交的利息外,還能帶給投資人好的回報。因為本金是跟銀行借的,投資人什麼代價都沒有出,就賺到了收益。

 

另一個就是近期在保險理財界常被討論的Immediate Financing Arrangement(即時保費貸款IFA)。跟銀行借保費(一年大概10萬以上)的大額終身壽險(通常十年付清),保單的現金價值同時抵押回來給銀行。客戶只需要付保費金額的利息。一年繳10萬保費的大額終身壽險,身故理賠金額非常大,理賠金額會越來越高。一般保險經紀人都會宣傳只付利息,可以槓桿原理創造出鉅額的遺產。

 

對於上述兩個理財策略,我的態度一向傾向保留。我猶豫很久了沒有發表,是因為我有認識幾位同業,Investment Loan是他們的的主要業務。覺得公開了我保留的觀點,會不會引起不快?但我又覺得,投資理財可以使用的策略,從來就不是‘one size fit all’,沒有絕對的對錯。既然沒有絕對的對錯,就有討論研究的空間。

 

我同意Investment Loan有它一席之地,有少數人可能適合這種投資;但大部分的民眾都不適合。特別不贊成把Investment Loan賣給收入中等,理財知識較少,年輕尚缺乏投資經驗的人。原因有以下:

 

1)廣告的投資報酬率並不合理

 

可能聽過有些廣告說,「我們的投資很厲害,過去平均回報率16%,因此如果照著這個回報率每年複利增值的話,十年後妳會有這麼多錢!」

首先,根據FP Canada (財務規劃師協會)公布的2023年回報預測(Projection)的年報酬計算標準表。

 

債卷:3.2%

加國股票:6.2%

海外已開發國家股票(例如美國):6.5%

新興市場國家股票:7.4%

 

股票型的投資標的物長期平均報酬率大約6%~7%左右,這個是業界的常識。Investment Loan投資的標的物,並沒有什麼秘密武器,只是買保險公司發行的現成Segregated Fund(隔離基金)。也就是說就算不參與Investment Loan,一般投資者所投資的也是一樣的隔離基金。可能有些基金表現好過平均,也可能差一些,但長期回報率最後都會跟上面計算標準很接近,才是合理的。

 

那為什麼廣告說他們的報酬率高達16%呢?關鍵在樣本採用進場和出場的時間點。

附件圖裡有35年以來多倫多S&P TSX的股票指數和回報率。現在把自2022年過去10,15,20,25年的平均報酬率算出來。(見圖)

 

 

 

你會注意到,都是10年以上的長期投資,但平均報酬率隨著進場之後發生的狀況,會有很大的差異的。有可能15年來平均才2.68%,也有可能20年來的平均報酬是9.65%。就算兩個同樣的年平均報酬率的人,有人進場的時候遇到金融風暴,投資先大跌,過了幾年後再漲回來,表現就會比先漲後跌的差很多。這叫Sequential Risk(順序風險)。

 

廣告列舉的高回報,並不是最近幾個月2023的數據的數據。而是時間點是過去幾次金融風暴後市場的最低點,到去年2022年市場的最高點。有些是取樣九零年代初期經濟蕭條的低點。總之取樣時間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結果,講出不同的故事。簡單來說,過去20年平均報酬率是9.65%,並不表示過去20年每年報酬率9.65%,這是兩回事。

 

2)過去的回報與未來的表現沒有連動的關係。不能作為回報率的預測。

守株待兔的故事聽過嗎?農夫一天在樹旁邊乘涼,有一隻兔子撞上樹,給他直接抓回去打牙祭。於是他腦筋就計算,假設每天都有一隻兔子會撞上這棵樹,他就不用工作了。這個故事的結局大家都知道,就是農夫寄望過去的回報能重複複製,期待每天都有一隻兔子撞到這棵樹,反而荒廢了農事。

 

就算有一個人能夠舉出他二十年前因為投資一個科技股,平均的回報真有16%。這是因為當時很多的環境際遇,因緣際會之下促成這個結果,像是那隻撞到樹的兔子一樣。但不表示和投資的產品和回報就有因果關係。今天此時此刻買一摸一樣的產品,二十年後就有同樣的報酬嗎?

 

投資本來就無法預測,我也相信長期持有的回報都不錯。但如果是借錢投資的,每年要固定負擔7%-9%的利息成本,這樣的風險暴露,對一般民眾就太高了。

 

3)抵稅的利息並沒有說的那麼好

根據CRA的規定,投資裡面有分紅收入或利息收入的投資標的物,借貸利息才能抵稅。如果是全股票,都是Capital Gain(資本利得)收入,貸款利息就不可以抵稅。這就有趣了,既然必須符合貸款利息抵稅的條件,投資標的物裡面含有Fixed Income或Interest Income債券,投資就會更保守,依照上面FP Canada 的回報標準推論,獲利就會介於債卷和股票的3.2%~6.2%之間,已經少於給銀行的7%-8%利息,等於是倒賠。更不可能有廣告說的16%高回報。

 

還沒說大部分的貸款投資的貸款會在信用紀錄裡出現,Loan Balance和Payment也會影響年輕客人申請房屋貸款。得不償失,不可不慎。

 

一塊錢利息支出還是支出,並不會因為能抵稅就變零。我遇到過一個很年輕剛出社會的地產經紀,第一年賺了些錢,得意洋洋。為了犒賞自己,去車行lease了一台名貴的德國車給自己添行頭。「德國車每個月付一千五有什麼關係,可以抵稅呢。」

 

「可以抵稅,真的啊?好棒(棒)喔!欸!你猜怎麼著?我的日本車每個月五百元也可以抵稅喔!不過每個月都少抵你一千元的稅。你賺到了耶!」我賊笑著稱讚他。

 

年輕,收入中等,投資經驗不多,這些人不適合貸款來投資。貸款的利息成本把投資難度增加。正如蒙格所說的:「投資不像體操運動,高難度的動作有加分。」簡單的投資和複雜的投資,賺的錢都一樣。我也希望賣貸款投資的銷售員有盡到風險告知的責任,而不是只是淡化可能損失的風險。避重就輕鼓吹槓桿投資,不但有法律責任問題,還有道德的問題。

 

至於保險使用的借貸策略(IFA)。同樣也極度不適合一般民眾。只有少數特別profile的客人適合。我會另外開篇幅來說明。

 

Tim Chuang,Principal Advisor

Radiant Life Financial

 

Share This

Copy Link to Clipboard

Copy